若考慮要開第一家餐館時,在早年賣吃的,恐怕大家都會不約而同都開在菜市場,在今天開餐館,人潮多寡仍會是最主要的考慮重點,不過餐飲業者已有更多的選擇,需要檢視的因素也較為眾多而複雜,業者一般可以考慮以下幾點:
- 百貨公司:抽成或包底,主題餐廳或美食櫃位、樓層
百貨公司的主題餐廳抽成一般不高於13%,關鍵在餐館的名氣大小與百貨公司各分公司本身的聚客力,強勢餐館品牌甚至可壓低到7%。跟百貨公司簽約的年限,一般都是採3+2制度,如果績效不佳,3年到期後就會被要求撤走,若績效好,才有機會再延長2年,所以餐館的裝潢折舊一定要在3年內就攤提完畢。對業績有把握的業者則可選擇包底,以爭取較有利的抽成比例。
- 美食街櫃位:
百貨公司的抽成一般均不超過20%,但百貨公司熱門的分公司就有可能高達23%,另外,要留意有無其它額外的管理費項目,在與百貨公司簽約時,務必要先弄清楚。
- 大賣場:抽成或包底,主題餐廳或美食櫃位、樓層
百貨公司的客層較不受經濟景氣的影響,較適合中高客單價的餐館,大賣場則較適合平價餐館,例如三商巧福、爭鮮壽司。現在的大賣場均已開在市區,停車較方便,但抽成一般均比百貨公司低,主題餐廳約為9-10%。
- 捷運站
捷運通車後,已明顯改變了人潮流向,根據日本與美國的發展經驗顯示,捷運站週邊會是一個新興的聚客地區,值得投入。
- 特殊人口聚集地:火車站、華納威秀、大醫院
這類地點在北部,尤其是在台北市發展較成熟,中南部較少見。但要考慮到品牌的特質,例如西門町只適合青少年的餐館,台北市東區則可兼容並蓄,適合各種客層。
- 住辦混合、主要道路、縣市別
主要道路的一、二樓都適合開餐館,但巷弄內的二樓就不太適合,唯一的例外是北市忠孝東路四段,因為是住辦混合,平日假日均不乏客源。北市南京東路與復興北路則以純辦為主,到了假日就不易有客源。中南部消費者則較在乎「俗又大碗」。
- 人口數(用餐)
開餐館要考慮總人口數,但也要注意人口活動範圍的大小,例如台中太平市雖有20幾萬人口,但這20多萬人口的地理分佈極為廣泛,較不易養活一家大餐館。
- 建築地標
當地若有明顯的地標,例如台北101、新光大樓,就有可能聚集足夠的人潮。
- 停車是否方便
許多量販店的停車場都不收費,成了吸引食客的一大誘因。
10.品牌的知名度
知名度高的餐館品牌較有機會在二級城市 (例如中壢、基隆、新莊、板橋) 展店,由於當地市場胃納量小,一旦成功卡位,餐館就成了當地的地標,其它同業也將很難再進來。
11.建築物大小及密集度
若是需要大坪數的餐館,就必須考慮到建築物的大小。另也要考慮住宅的密集度,若屬於純住宅區,白天將是空城,就要考慮專做晚上的生意。
[更多相關文章,請上《湯湯水水》(www.nirvana.tw)]
留言列表